登录 注册

猪病分类

您最近浏览过的猪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
收藏 分享

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TGE)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典B类疫病中必须检疫的猪传染病。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对仔猪的影响最为严重。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感染后的死亡率较低,成年猪感染后几乎没有死亡,但严重影响猪的增重和降低饲料报酬。该病可引起母猪流产。1946年美国首次报道该病发生,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日本和我国的台湾。我国大陆于1956年在广东省的猪场发现本病。目前,该病广泛存在于许多养猪国家和地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目录

01. 猪病概述

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TGE)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典B类疫病中必须检疫的猪传染病。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对仔猪的影响最为严重。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感染后的死亡率较低,成年猪感染后几乎没有死亡,但严重影响猪的增重和降低饲料报酬。该病可引起母猪流产。1946年美国首次报道该病发生,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日本和我国的台湾。我国大陆于1956年在广东省的猪场发现本病。目前,该病广泛存在于许多养猪国家和地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02. 病原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TGEV病毒粒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其表面有一层棒状纤突,长约12~25nm。对光照和高温敏感,在阳光照射下6h、56℃45min或65℃10min即可灭活。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许多消毒剂也较敏感,可被去氧胆酸钠、福尔马林、氢氧化钠等灭活。病毒在胆汁中很稳定,对胰蛋白酶也有抵抗力,可耐受0.5%的胰蛋白酶 lh。病毒在pH4~9的环境中稳定;在低温条件下,pH为3时也较稳定。TGEV可以凝集鸡红细胞。 TGEV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大小约28.5kb。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所分离的TGEV毒株均属同一个血清型。在抗原上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和犬冠状病毒有一定的相关性。病毒可在猪的肾细胞、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和睾丸细胞以及狗和猫的肾细胞中培养,其中以甲状腺细胞最为敏感,接种后24h即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

03. 流行病学

本病对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时高达100%。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减轻,多数能自然康复。如果TGEV与 PRCV混合感染,则会使病情恶化。该病主要以暴发性和地方流行性两种形式发生。在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生,传播迅速,在1周内可传遍整个猪群。在老疫区则呈现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寒冷季节较为严重。其他动物对本病不易感。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密闭猪舍、湿度大、猪只集中的猪场,更易传播。它们通过粪便、乳汁、鼻液、呕吐物或呼出的气体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及用具等,再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易感猪体内。带毒的犬、猫和鸟类也可能传播此病。 该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1956年本病在我国广东省发现后,山东、天津、辽宁、甘肃、河北、山西、陕西、湖北等各地陆续发现本病。20世纪80年代曾在华中地区广泛流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04.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随病毒毒力而异,一般在16~48h。传播速度很快,能在2~3天内蔓延到全群。症状和发病的严重程度随猪的日龄和疫区流行状况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在新疫区,不同年龄的猪都易感,发病迅速。仔猪感染后,典型症状是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粪便常为乳白色、灰色或黄绿色,带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有恶臭。仔猪严重脱水,体重快速下降,体温先短期升高后随之下降,发病后2~7天死亡,10日龄以内仔猪的病死率高达100%。3周龄以上的仔猪可耐过,但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育肥猪和母猪的临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样,普遍为厌食,个别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出水样粪便,腹泻呈喷射状,但很快康复。泌乳母猪发病严重,表现高度体衰、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严重腹泻。妊娠母猪的症状往往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的症状。

05. 诊断鉴别

本病的诊断可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 1.免疫荧光法 该法是最简便和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取腹泻早期病猪空肠和回肠的刮削物做涂片,进行直接或间接荧光染色,然后用缓冲甘油封盖,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可见上皮细胞及沿着绒毛的胞浆膜上呈现荧光者为阳性。此法快速,可在2~3h内出现结果。 2.RT-PCR 快速诊断法根据TGEV标准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片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发病猪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得到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PCR产物,则可证实该病毒为TGEV。 3.Dot-ELISA试验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粪便中的病毒抗原。 4.鉴别诊断需注意与以下几种疫病的区别。 (1)流行性腹泻季节性较明显,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大小猪几乎同时发生腹泻,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乳猪有部分死亡。应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或病毒。 (2)猪痢疾2~3月龄多发,季节性不明显,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大肠有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纤维素渗出及黏膜表层坏死等,能分离或镜检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 (3)仔猪副伤寒多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2~4月龄猪多发,无明显季节性。急性型,初便秘,后下痢,恶臭血便。耳、腹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后期呈青紫色,慢性者反复下痢,粪便呈灰白、淡黄或暗绿色。盲肠及结肠溃疡,并出现假膜。能分离出沙门氏菌,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4)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两者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原都不相同,还可通过细菌分离加以鉴别。 另外,由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R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3种病毒,临诊症状都是以腹泻为主,很难区分。要鉴别诊断,用电镜可以很容易区分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但是不能区分RV和TGEV,同时电镜检查的成本较高,在生产中难以推广。但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cDNA探针、RT-PCR等可快速鉴别诊断以上3种病毒,病毒间无交叉反应。

06. 病理变化

肉眼可见尸体脱水明显,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哺乳仔猪的胃常胀满,滞留有未消化的凝乳块。3日龄小猪中,约50%在胃横膈膜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胃底部黏膜充血或不同程度的出血,小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肠壁变薄而无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出血,主要是肠绒毛萎缩引起的。肠上皮细胞脱落最早发生于腹泻后2h,另外可见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或严重充血肿大,肠上皮细胞变性后呈扁平或方形的未成熟细胞。将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掉,在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空肠绒毛显著缩短。组织学检查,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

07. 防治措施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可以用胃流二联苗提前免疫。在患病期间大量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可使较大的病猪加速恢复,减少仔猪死亡。口服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磺胺、黄连素等可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症状。应用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温水1000mL供猪自饮或灌服。患猪经以上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康复迅速。 用中药治疗患病猪,可缩短病程,节省药费,提前恢复。应以清热解毒、健目、理气、分清浊、涩肠为主,通常使用“乌梅散”加减处方:黄连、黄芩、板蓝根、陈皮、六神曲、车前子、诃子,配以甘草调和诸药;再以乌梅为药引。对严重脱水者可人工喂水或补液。饲养管理上,使其多饮水,同时,要注意保暖。 防疫非常重要,特别注意不从疫区引种,以免病原传入。另外应强化猪场的日常防疫、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免疫预防是防制TGE的有效方法。

快速提问
身份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