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弧病毒及草鱼小RNA病毒感染引起,因病毒有毒物质等代谢产生内毒素、溶血素,致使鱼患败血症、毒血症造成出血。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弧病毒及草鱼小RNA病毒感染引起,因病毒有毒物质等代谢产生内毒素、溶血素,致使鱼患败血症、毒血症造成出血。
呼肠孤病毒
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为害最大的一种鱼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甚。流行严重时,发病率达30%-40%,死亡率可达70-80%左右,流行季节长,往往造成大批草鱼鱼种死亡。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高峰期。发生流行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
身体:病鱼体色发黑,有时在背部两侧出现两条灰白色带;在鳃盖、鳍条和腹部体表出血,严重时,口腔、眼眶、头顶部也可出血。肌肉:大多数病鱼在剥去鱼皮后,肌肉上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内脏:部分病鱼肠壁、肠系膜、周边脂肪和肝、脾、肾、鳔壁等组织器官点状或丝状出血、充血。肠壁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黏液,三种症状 “红肌肉”型:肌肉出血为主,外表无明显症状。7-10cm鱼种。“红鳍红鳃盖”型: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鳍基部明显充血、出血。13cm以上鱼种。“肠炎”型:肠道充血、出血为主,各个规格均有。
本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不引进发病区的苗种。 (2)生石灰彻底清塘。 (3)鱼种下塘前使用聚维酮碘进行药浴,时间为10分钟到30分钟。 (4)定期使用肝胆利康散+多种维生素进行拌料,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5)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