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一、二龄鲤鱼鱼种。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以下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其它鱼类都不感染 。
鲤鱼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一、二龄鲤鱼鱼种。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以下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其它鱼类都不感染 。
鲤疱疹病毒-1型
主要危害一足龄以上鲤、鲫、雅罗鱼等。尤其对鲤鱼特别敏感。流行地区分布在湖北、江苏、云南、四川、河北、东北和上海市以及陕西等地,大多呈局部散在性流行,大批死亡现象较少见,但影响鱼的生长和商品价值。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水质肥的池塘、水库和高密度的网箱养殖流行较为普遍,当水稳升高后会逐渐自愈。
发病初期,感染鱼体表出现薄而透明的灰白色小斑状增生物,以后小斑逐渐扩大,互联成片,并增厚,形成不规则的玻璃样或蜡样增生物,形似癣状痘疮。背部、尾柄、鳍条和头部是痘疮密集区,严重的病鱼全身布满痘疮,病灶部位常有出血现象。
(1)使用溴氯海因进行全池泼洒,每亩用量5两。 (2)使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每瓶用2亩到3亩。 (3) 定期使用肝胆利康散+多种维生素进行拌料,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4)体表增生物脱落后,使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继发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