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渔病分类

您最近浏览过的渔病

鮰鱼病毒性出血病
收藏 分享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是由鮰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斑点叉尾鮰的鱼苗、鱼种大批死亡一种鱼病。由于其爆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近期南方普降暴雨,气温升高慢,对于该病的防治不能掉以轻心。

目录

01. 渔病概述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是由鮰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斑点叉尾鮰的鱼苗、鱼种大批死亡一种鱼病。由于其爆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近期南方普降暴雨,气温升高慢,对于该病的防治不能掉以轻心。

02. 病原

叉尾鲴疱疹病毒I型

03. 流行病学

该病在60年代在美国流行,先后传入世界各地,主要对小于1龄、体长小于15cm的鱼苗、鱼种产生危害,但成鱼池也可发生隐性感染,成为带毒者。亲鱼感染此病可发生垂直传播。水温在25℃以上流行,适温为28~30℃,在此温度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发病速度越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水温低于15℃时几乎不会发病。在28℃时14天内死亡率达94%,19℃时仅14%。传染源:带有病毒成鱼,代谢产物经口感染。

04. 临床症状

多属急性型。在25℃以上会突然发生较高的死亡率。病鱼行为:有20~50%鱼的尾向下,而头浮在水面,惊动后常出现痉挛式旋转游动,临死前反应迟钝,侧卧。外部症状:鳍基部(主要是腹鳍基部)、腹部、尾柄处出血,腹部膨大;眼球突出,有时肛门突出 ,鳃苍白或出血。病理表现:贫血。腹腔:黄色或淡红色液体。肠道: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粘液样物。脾脏:通常肿大变黑,出血。其它组织器官:肾、肝、骨骼肌出血或有瘀。

05. 诊断鉴别

06. 病理变化

07. 防治措施

本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不引进发病区的苗种。 (2)生石灰彻底清塘。 (3)鱼种下塘前使用聚维酮碘进行药浴,时间为10分钟到30分钟。 (4)定期使用肝胆利康散+多种维生素进行拌料,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5)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进行消毒。

快速提问
身份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