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鲤弹状病毒引起鲤鱼科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性病。以全身出血及腹水、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
由鲤弹状病毒引起鲤鱼科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性病。以全身出血及腹水、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
鲤弹状病毒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能感染四大家鱼和其它几种鲤科鱼类。其中最敏感的宿主,又以1龄以上的鲤危害最为严重。鲤鱼是鱼越小越敏感,但成年产卵鱼也易感染,但发病后存活下来的鱼很难再被感染。水温是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感染的关键性因素,只流行于春季,水温在13-20℃时流行最适温度是16-17℃,水温超过22℃时一般不再发病。病鱼、死鱼及带病毒鱼是传染源,病源也可由感染鱼排出的粪便经水体传播,也可经某些吸血寄生虫如鲺和蛭传播。该病在鲤鱼苗、种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70%或者更高。
发病鱼群聚集于出水口处,体色发黑,呼吸缓慢,病鱼往往失去平衡而侧游,有瘀斑性出血,皮肤及鳃上最多见。鳃的颜色变浅,呈淡红色或灰白色,并有出血点,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大量带血的腹水;慢性病例还可见皮肤的出血性溃疡和广泛性水肿。无细菌继发性感染时,主要表现有局部出血,造血组织坏死以及粘膜下组织水肿。如果有细菌继发性感染,则会引起细菌性败血症,造成带血的腹水。肠壁严重发炎,常伴有纤维素性腹膜炎、卡他性炎及坏死性肠炎。其它内脏也有出血斑点,其中以鳔壁最为常见,鳔的血管极度扩张。肌肉也因出血而呈红色,肝、脾、肾肿大,造血组织坏死。当病鱼出现显性感染时,电镜检查还可发现其肝、肾、脾脏、鳃、脑中都含有大量病毒。
本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不引进发病区的苗种。 (2)生石灰彻底清塘。 (3)鱼种下塘前使用聚维酮碘进行药浴,时间为10分钟到30分钟。 (4)定期使用肝胆利康散+多种维生素进行拌料,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5)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