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渔病分类

您最近浏览过的渔病

淋巴囊肿病毒病
收藏 分享

该病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在养殖条件下病鱼较难自愈,即便自愈、体质也很弱,因此,应属一种危害严重的慢性病毒病。

目录

01. 渔病概述

该病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在养殖条件下病鱼较难自愈,即便自愈、体质也很弱,因此,应属一种危害严重的慢性病毒病。

02. 病原

淋巴囊肿病毒

03. 流行病学

该病流行很广,遍及世界五大洲,主要发生在海水鱼类。过去此病主要发生在欧洲和南北美洲,近年来,日本以及我国广东、山东、浙江、福建等养殖的鲈鱼、鲥鱼、紫红笛鲷、石斑鱼、真鲷、牙鲆、大菱鲆和美国红鱼等均发生过此病。全年可见,但在水温10-20℃时为发病高峰期。在低密度和良好养殖条件下一般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如果环境差或与细菌并发感染,可引起严重疾病,导致死亡。网箱和室内水泥池工厂化养殖的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池塘养殖的感染率为20-30%。在苗种阶段和1龄鱼种,发病后2个月死亡率达30%以上。2龄以上的鱼很少出现死亡,但病鱼外表难看,失去商品价值。皮肤擦伤或受寄生虫损伤后往往成为病毒侵入的门户。

04. 临床症状

该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瘤,从外观上看近似于体表乳头状肿瘤。病鱼的皮肤、鳍和尾部等处出现许多水泡状囊肿物。这些囊肿物有各个分散的,也有聚集成团。囊肿除发生在鱼体表外,在解剖偶然也发现在鳃丝、咽喉、肌肉、肠壁、肝、脾等组织器官上,严重时可遍及全身。鱼发病时行为摄食正常,但生长缓慢;病症严重的基本不摄食,部分死亡。部分感染的鱼体表囊肿物脱落,恢复正常,并可在一定时间具有免疫力。

05. 诊断鉴别

06. 病理变化

07. 防治措施

【预防】 (1)定期使用溴氯海因进行全池泼洒,每亩用量5两。 (2)定期使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 【治疗】 (1)使用肝胆利康散+多种维生素进行拌料,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2)体表增生物脱落后,使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进行全池消毒,防止细菌继发性感染。

快速提问
身份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