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引起的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仔、幼鱼,死亡率达90%以上。
由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引起的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仔、幼鱼,死亡率达90%以上。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
危害虹鳟、银大麻哈鱼等鲑科鱼类,主要危害14~70日龄的鱼苗、鱼种,在水温10~12℃时死亡率可高达80%~100%。1足龄鱼虽也有患病,但病情较轻。
病鱼游动失调,常作垂直回转游动;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有腹水,腹部及鳍基部充血,肛门处常拖有一条线状黏液便;幽门垂出血,严重贫血,肠内通常没有食物,而有乳白色或淡黄色黏液。
疾病治疗十分团难,应以预防为主。 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得将带有IPNV的鱼卵、鱼苗、鱼种和亲鱼引进及输出。 ②发现疫情,应坚决果断地将病鱼池中的苗、种销毁,并用漂白粉、强氯精、优氯精等含氯消毒剂消毒鱼池。 ③发眼卵用碘伏(PVP-I)浸洗,浓度为有效碘50毫克/千克,洗浴15分钟。 ④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降低水温(10℃以下)或提高水温(15℃以上)来控制病情发展。 ⑤刚开始发病时,可用碘伏拌饵投喂,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有效碘1.64~1.91克,须连喂半月,可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