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引起的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仔、幼鱼,死亡率达90%以上。
由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引起的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仔、幼鱼,死亡率达90%以上。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主要感染各种年龄的鲑鳟鱼,鱼苗的死亡率可高达100%。近年来发现对某些海水鱼如大菱鲆、牙鲆也能感染致病。该病在8~15℃时流行。
病鱼先出现昏睡后活动异常(狂暴乱窜、打转等),其次是体表发黑,眼突出,腹部膨胀,有些皮肤和鳍条基部充血,肛门处拖着不透明或棕褐色的假管型黏液粪便是较为典型的特征,但并非该病所独有。解剖时最典型的是脾、肾组织坏死,偶尔可见肝、胰坏死。故肝和脾往往苍白。
受精卵用聚维酮碘彻底消毒,每升水体用量为50mg,药浴15分钟; 饲料中添加三黄散或肝胆利康散,增强抗病力; 发病初期可按每kg鱼用1.64~1.91mg碘伏拌料投喂,连喂15天; 提高水温至15以上,可停止发病。